开栏的话:
皖南就是宣城,宣城就是皖南。
皖南,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宣城,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如果没有宣城的温度,皖南就缺少了灵秀;如果没有皖南的灵秀,宣城就失去了温度。
宣城日报特别策划“灵秀皖南·温度宣城”系列,以“热”“暖”“润”三个维度解码宣城的温度,让更多的人梦回皖南、感受宣城。
今天起,推出“灵秀皖南·温度宣城”主题策划第一季“热·我的朋友圈”,敬请关注。
春风又绿江南岸。
比明媚春光更让人振奋的,是宣城热情拥抱长三角“朋友圈”的澎湃热力,是“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的铿锵足音。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赋予宣城市“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的总定位,全市上下拉高标杆、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一体化新画卷,渐次铺展;高质量发展大潮,奔涌而来。
融入大格局
3月的宣城大地写满春的消息。
最引人瞩目的消息来自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
3月28日,“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片区三月份重大项目(线上)集中签约仪式举行。这场以“主会场 投资方视频连线”方式进行的活动,共有3个批次9个亿元以上项目进行了线上签约,总投资25.06亿元。
另一个合作片区广德经开区三期,也是捷报频传:已落户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77.06亿元。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春天收获的一个个好消息,来自一季又一季的耕耘。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定不移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中。
回首来时路,宣城向东起步早。我市在全省市一级率先出台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并细化实化为219项具体任务,清单式、项目化逐项推进落实。
宣城东向目标明。市第五次党代会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锚定“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对标融入沪苏浙为抓手,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融入的宣城路径更加清晰。作为“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主战场,我市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先行先试、实干快干,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地六县”崛起成势。
融入的宣城特色更加鲜明。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全面学习链接沪苏浙先进理念、改革经验,推动创新打法落地转化,推进经济提质增效、提速进位。
回望这一程,一个个节点,值得铭记——
2018年底,《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的跨省合作区;
2019年,湖州宣城二市确立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先行启动区;
2020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就在省际毗邻地区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达成共识;
2021年,我市鲜明提出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五个新高地”……
一次次跨越,值得标注——
“一地六县”合作区宣城区域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6个,总投资272.4亿元;新签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56个。
我市积极推动与无锡、常州、湖州及上海光明集团等,在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市场监管、数字长三角等28个方面建立一系列专项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62个。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2021年,全市新建亿元以上长三角地区投资项目428个,占新建项目数的83.1%,实际到位长三角资金870.9亿元,同比增长11.8%。
点赞“朋友圈”
不久前,一篇《这里“远”在安徽,为什么上海的企业要扎堆来?》的网文,受到关注。
发文的是上海爱就投科技集团。这家新落户宛陵科创城的上海数智化科技企业,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70家科技型企业,帮助科创城打造以数字赋能为主的科创产业园。
在企业负责人徐文伟看来,让上海企业点赞的,不仅是良好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更是宣城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打造的新平台、积聚的新动能。
我们的长三角“朋友圈”,越来越大——
我市先后入列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g60科创走廊,成为南京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和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
我们与长三角的“近邻”,越走越亲——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与都市圈成员城市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等10个合作协议,共同发布《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镇江)宣言》,围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快联快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积极推进加入杭州都市圈,参与编制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与杭州市萧山区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被誉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典范、浙皖区域合作的样板”,已入驻来自浙江萧山的羽绒及相关企业24家,被省政府授予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称号。
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双圈”叠加,优势凸显。正如市委书记孔晓宏所言,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双圈籍”城市,宣城正进一步打破圈内的行政边界,着力构建圈圈相连、环环相扣的发展新格局。
我们与长三角的互动,越来越深——
走出去!2021年以来,市委先后选派50名干部到长三角地区跟班学习、实践锻炼,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地区先进理念和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
广德市四合乡乡长周峰在无锡市宜兴市太华镇跟班学习了3个月,体会多多,“对比两地发展实践,可为我们后发地区虚心学习经验,谋划弯道超车,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模板。”从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跟班学习回来的市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投资服务中心主任丁光华,也深刻感受到了溧阳高新区的“快、强、高、活”。
引进来!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于2021年11月5日开园,长三角人才驿站和长三角“一地六县”人才共同体同时成立。作为我省首个人才综合体,目前宣城启创、宣城丰嘉、宣城蓝领等实体入驻的人力资源企业14家,通过战略签约形式定向服务宣城的知名人力公司智联招聘、优蓝国际、薪龙网等9家。
扎下根!宛陵科创城列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平台,成功申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宣城)。现已吸引中科大先研院、思爱普宣城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科大讯飞、宇呈大数据等40多个项目入驻。
深深互动中,“近邻”渐渐成为“队友”。宣城与沪苏浙“两区六市”签署《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城(上海)科创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大会在宣举行,长三角(宣城)光储产业联盟成立……
深深互动中,我们的“朋友圈”收获的点赞越来越多。上海翼天文旅集团董事长刘汉军看好宣城,将依托宣城文房四宝文化、山水诗词文化、红色文化和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有震撼力的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
点赞,宣城的硬环境在飞速提升。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宣城综合保税区项目开工,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加快建设。
商合杭高铁、杭黄高铁、皖赣扩能芜宣段建成运营,高铁飞驰长三角;芜黄高速建成通车,高速连接沪苏浙;芜宣机场启航腾飞,纳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定埠港集装箱航线首发,“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点赞,宣城的软环境在全面升级。
我市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深入开展“我对标、我赶超”创优营商环境活动,扎实开展“访千企、解难题、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走访调研。
在全省率先发布动态“最多跑一次”清单,进驻政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与g60九城市联合发布扩大开放“30条”,全域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与九城市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办理……
这是风生水起的宣城。2021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3.9亿元,增长10.1%,增速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位列第4位。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4家,创历史新高,总数达1695家,居全省第5位。
这是奋楫扬帆的宣城。2021年,我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15个,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65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4.5亿元,投资完成率居全省前列。
东风好作阳和使,绿到江南总是春。
春天里,让我们高扬东向的风帆,向着“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