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纪实:“最强引擎”助力腾飞-亚博im电竞

您的位置:亚博im电竞-亚博188网站>>新闻中心>>媒体报道>>我市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纪实:“最强引擎”助力腾飞
我市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纪实:“最强引擎”助力腾飞
资讯来源:中宣在线资讯类别:媒体报道发布时间:2022-01-10浏览:2379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统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摘自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先进硅异质结光伏技术两次刷新m6电池尺寸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博瑞特热能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正在公示;飞达电气“薄膜电容器小型化关键技术”入选省首批“揭榜挂帅”专项,全省仅9项……这一张张成绩单,都是我市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来取得的一个个成就。

  科技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则赋予它持久的生命力。2018年6月,安徽省启动新一轮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立即行动,并于2019年6月成为省科技厅支持建设的3个省级创新型城市之一。

  三年多来,我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位谋划、顶格推进,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1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主要科技创新指标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创新综合能力居全省第3位,创新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组含金量十足的数据,集中体现着我市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的成果:

  ——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1.65%提高到2020年的2.05%,增加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10家发展到382家,年均增长20.48%,总量居全省第6位。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460家。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6.7件提升到15.1件,年均增长31.34%,居全省第6位。

  ——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由33.7人年壮大到70.4人年,年均增长27.23%,居全省第6位。

  ——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21亿元增长到65.86亿元,增长52倍,居全省第3位。

  打造科技创新“最强引擎”,为我市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平台”为载体立柱架梁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宣城经开区的开盛光伏产业园,诸多前沿科技太阳能亚博im电竞的产品展示眼前:不用手动充电太阳能观光车、多功能太阳能座椅、太阳能智能垃圾桶等不胜枚举。

  进入光伏展厅,宣城先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蔡爱玲向记者介绍了这里的核心产品:“铜铟镓硒、异质结、钙钛矿三大技术路线,铜铟镓硒是全球唯一可以生产柔性太阳能芯片的工厂;异质结组件是发电效率最高的光伏产品;钙钛矿是目前市场上发电效率成长最快的材料,被誉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储备。”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这些科技产品都是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牢固树立“平台思维”,以平台聚集技术、人才、项目、服务等高端要素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产业建研究院、行业建联盟、企业建中心”创新平台体系,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5个,居全省前列。

  作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技术革新的重要策源地,合工大宣城校区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丰硕。合工大宣城研究院副院长黄明永介绍:“宣城校区与宣城市、县开发区紧密对接,共建长期合作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40余个。宣城校区与全市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解决企业的委托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与宣城市企业合作申报的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合作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励6项。”

  如今,合工大宣城研究院、安工大宣城产业研究院、安工程宣城研究院等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大院大所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

  市科技局局长程学龙介绍:“从建立机械研究总院宣城研究院到设立科大先研院技术转移宣城分中心,我市已累计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机构39个。”

  站在创新的“风口”,只有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才能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宛陵科创城是我市打造的重要公共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宣城经开区科创中心主任李德明介绍:“位于宛陵科创城的宇呈数据则是进展与成效最好的企业之一。目前,宇呈的‘宣城一号’卫星正在筹备,公司在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数字孪生、泛智慧化应用三大业务板块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与腾讯公司有着深入合作。”

  像宇呈数据一样,如今,科大讯飞、思爱普(sap)、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等30个项目(团队)已签约入驻(运营)。宛陵科创城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连续4年举办“宛陵科创城”中国宣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已成为我市创业创新和人才集聚高地。

  宣城(上海)科创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飞地平台。市委市政府正保质量、抢时间,确保今年6月正式开园运营,入驻项目不少于5个,与宛陵科创城实现双向联动,推进“孵化在外,转化在宣”。

  以“人才”为支撑蓄势储能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可以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牵引一个产业链。

  宣城先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工艺研发总监周肃博士来宣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他说:“宣城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尤其是新能源特别重视,把我们行业里以徐晓华、王文静、郭铁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光伏技术一流人才和团队都留了下来,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已经成为行业内最领先的第一梯队,这是吸引我来宣城的主要原因。”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我市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借助产业链链长制,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配套,同时专门成立了招商小组。在一系列项目招引政策的吸引下,很快就集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和海外的研发团队,并且以异质结光伏板为突破,建成宣城市首个新能源光伏产业园区。

  其中,以光伏异质结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跑出了“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勇居高地、引领未来”的加速度,奠定了我市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院长郭铁说:“宣城市为我们团队解决了做研发、做生产开发、做产业落地的一些后顾之忧,提供了很好的人才鼓励政策,非常适合我们创业。我们在异质结这块现在是国内最大、量产转化效率最高的。”

  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还于2021年11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宣城)光储产业联盟,举办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市政府与海螺、华晟新能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的顺利签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这一事实充分证明:创新之道,贵在得人。

  我市把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作为“双招双引”的重要抓手,累计招引73家团队落户宣城创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400余人,引进创业资金13.86亿元,获省扶持资金1.46亿元;其中,29家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3位;目前,已有45家团队项目运营生产,25家团队创业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杰蓝特新材料、浩天新能源、为臻生物等3家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为确保优秀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我市着力将创新平台打造与高端人才引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宛陵优才卡”制度,出台“企业人才政策新八条”,在人才薪酬、安居保障、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努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安徽格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有着宁国“智谷”之称的安徽宁国众益电子信息产业园,科创团队的成员90%来自外地。作为格比公司科创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来自安徽宿州的赵宣已经举家搬迁到宁国,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问题都一一解决。赵宣说:“现在我家都在这边,两个小孩也在这里上学。我希望带领团队扎根宁国,把这边的企业做得更好,为当地的智能制造助力。”

  “以前我们都说到宣城,现在都说回宣城。”宣城先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的蔡爱玲已经把小孩安排进市十一小上学。

  好的政策和环境,已让越来越多的人才落户宣城。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才31.6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0余万人,培育国务院、省政府特贴专家78人,省“特支计划”22人。

  以“企业”为主体提质增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进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市科技局局长程学龙说:“我市撤地建市迟,院所资源少,基础研发能力和条件有限,落实创新驱动的着力点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建立市政府发展顾问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位于泾县的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在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实验台架研发专用电机时一度遇到难题:电机频率一旦超过70赫兹,就会出现功率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鲍晓华教授收到求援消息后,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赴企业,成功攻克了电机高频稳定性问题,保障了我国第一台高铁机车专用实验台架顺利诞生。现在,这个方案已经成为我国中车试验台成熟配套方案。

  为助力中小企业科技转型升级,合工大机械工程学院刘勇和吴喆老师带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团队,与宣城君诚机械、宁国东波紧固件、安徽新宁装备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涉足汽车零部件、电子、食品以及轻工业等多个行业,在设备升级、工艺创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建设以及知识产权申报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合工大马培勇老师与广德市的安徽环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长期合作,围绕农林废弃物生物质成型成套装备的研发,研制了包括生物质粉碎、干燥、输送、压缩成型、冷却干燥分离系统等一套密闭的生物质成型成套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获评安徽省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形成了产学研融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合作模式。

  我市在加大特派员帮扶力度的同时,鼓励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创新“打法”,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落地。

  中鼎集团就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将德国威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尖端技术转移到宣城,建成了一条年产2亿元以上的汽车减震降噪高端材料生产线。威固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刑益福说:“以资本的形式拓展市场,同时以技术的形式来反哺我们国内企业。不仅在国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我们的产品还反向出口到德国等欧美国家。”

  不仅如此,中鼎集团在德国、美国等地收购了14家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过海外并购,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实现“反向投资”,已累计引进外资逾1.2亿美元,实现年产值约15亿元,在“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企业”排名榜单上的排名持续上升至第13位、国内第1。

  作为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带头人,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刘艳清带领团队实施了“工农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这两个项目均是国家级的项目。她和团队一起通过推广全新的管理营销服务模式,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促进了企业销售,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使企业内部运营效率提升了近20%、运营成本降低了10%、企业营收显著增长了近30%。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我市在全省首创设立“企业家日”,连续3年新春第一会表彰科技创新企业,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市规工企业研发经费由“十二五”末的12.6亿元提高至30.0亿元,增长2.4倍;全市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规工企业比重由“十二五”末的17.4%提升至37.2%,实现翻番;全市规工企业设立研发机构535个,较“十二五”末增长72.6%,平均每3家企业就设有一个研发机构;全市规工企业实施新产品研发项目1800个,较2015年增加764个,新产品销售收入较2015年增长168.8%,年均增长21.9%。

  创新永无止境,未来潜力无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揽,以“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为目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激活发展潜能,再创发展新优势,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上一条:我市“四侧”发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增效
下一条:我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网站地图